寬敞整潔的柏油馬路、水電暖齊全的移民小區(qū)、鱗次櫛比的日光溫室……4月22日,記者來到平涼市涇川縣王村鎮(zhèn)朱家澗移民新村,兩排、四棟、六層,整齊有序,這里是朱家澗村125戶移民搬遷戶的新家。
朱家澗村曾是涇川縣最后兩個未脫貧的深度貧困村之一,村民居住在涇河背面溝壑地帶,“山大溝深路不平,十年九旱地歉收”,曾是朱家澗村的真實寫照。
為徹底擺脫貧困,2019年6月,朱家澗整村搬遷至朱家澗移民新村,村民們從此走出窮山溝、住進新樓房、種起大棚菜……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,以前抬頭是山轉身也是山的日子成為過去。
“能走出窮山溝,住進新樓房,多虧了黨的好政策!”今年70多歲的朱家澗村移民搬遷戶朱仁錄回想之前的日子不禁感慨,“以前吃水難、行路難、教育難、就醫(yī)難,干啥都不方便,搬出來后,住上了這么寬敞明亮的房子,不僅居住環(huán)境改善了,生活質量也提高了,還能通過承包蔬菜大棚賺到錢哩。”
這幾年,朱仁錄憑借自己多年的種菜經驗,承包了蔬菜大棚。“以前在七溝八梁的薄地上,只能種大蔥和土豆,收益很低,現在我和老伴兩個人管理著3個大棚,種上了甜瓜、青椒、白菜等,去年光種菜就有3萬多元的收入。”朱仁錄說。
朱家澗村還有很多人與朱仁錄一樣,靠種植蔬菜大棚、發(fā)展蔬菜產業(yè)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。2020年,朱家澗村實現整村脫貧,并在繼續(xù)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,奮力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。
朱家澗村黨支部書記朱惠平介紹,除了蔬菜種植和肉牛養(yǎng)殖帶動一部分農戶增加收入外,村里還通過舉辦“春風行動”招聘會、東西部勞務協作帶動、鄉(xiāng)村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等方式,拓寬村民們的增收致富路。
“近年來,全村共進行‘點對點、一站式’輸轉勞動力106人次,實現勞務輸轉收入265萬元。依托知青記憶園、蔬菜園區(qū)、扶貧車間等,吸納就近就業(yè)34人。”朱惠平說。
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培育鄉(xiāng)風文明的重要抓手,朱家澗村逐步完善安置區(qū)基礎設施,建成了黨群服務中心、便民中心、愛心超市、圖書室等配套設施,增強了移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滿足感。
“通過開展‘孝親敬老模范’‘十大孝子’等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活動,引導村民們轉變思想觀念,提升精神風貌,進一步培育文明鄉(xiāng)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。”涇川縣王村鎮(zhèn)鎮(zhèn)長孟紅剛說。
柏油路、大棚菜、新生活……如今的朱家澗村,通過流轉土地修建日光溫室13座、鋼架拱棚235座、溫室育苗中心1處;在中塬片流轉土地15畝建成平涼紅牛養(yǎng)殖場,養(yǎng)殖紅牛300頭;對遷出的舊莊基進行復墾,栽種核桃等雜果經濟林1160畝……
春日的暖陽下,孩子們在院子里打鬧嬉戲、菜農們在棚里忙碌,一張張笑臉、一簇簇生機盎然的菜苗,就是朱家澗村搬遷戶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。